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23篇
  免费   10679篇
  国内免费   6300篇
耳鼻咽喉   1217篇
儿科学   1770篇
妇产科学   814篇
基础医学   5650篇
口腔科学   2197篇
临床医学   12406篇
内科学   8275篇
皮肤病学   1203篇
神经病学   2150篇
特种医学   4284篇
外科学   9161篇
综合类   28505篇
现状与发展   24篇
预防医学   11658篇
眼科学   1372篇
药学   12796篇
  155篇
中国医学   10564篇
肿瘤学   4501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1203篇
  2022年   3226篇
  2021年   3892篇
  2020年   3425篇
  2019年   1793篇
  2018年   2039篇
  2017年   2940篇
  2016年   2136篇
  2015年   3931篇
  2014年   5176篇
  2013年   6719篇
  2012年   9751篇
  2011年   10357篇
  2010年   9121篇
  2009年   8258篇
  2008年   8243篇
  2007年   8158篇
  2006年   7285篇
  2005年   5722篇
  2004年   3945篇
  2003年   3419篇
  2002年   2477篇
  2001年   2259篇
  2000年   1576篇
  1999年   566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2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MXF)干预肾阳虚外感小鼠的药效作用及其对正常小鼠的毒性作用差异,并考察其效-毒作用机制。方法BABL/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毒性低、中、高剂量组;肾阳虚外感模型组;肾阳虚外感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6 d,记录体重、肛温等药理指标并观察小鼠的一般体征,检测生化指标、炎症因子。结果药效实验中,与正常组小鼠相比,肾阳虚外感模型组小鼠生化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盐脱氢酶(LD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含量明显升高(P<0.05),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单核细胞去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NF-γ)以及白介素12(IL-12p70)含量升高明显(P<0.05)。经给药治疗后,各给药组CK、ALT、urea等生化指标含量较模型组有所回调,各给药组IL-6、IL-10、IFN-γ等炎症因子含量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回调;毒性研究中,各给药组生化指标CK、urea、半胱氨酸(CYS-C)的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含量明显上升、白介素-12(IL-12p70)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经MXF给药治疗后,肾阳虚外感给药组小鼠的一些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MXF可通过调节IL-6、IL-10、IFN-γ、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改善机体的炎症反应;而正常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MXF后心脏、肝脏和肾脏功能出现失调,机体通过细胞转移、打破免疫应答的平衡,从而使正常小鼠出现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靶向沉默髓鞘转录因子1(MyT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和黏附的影响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设计特异性靶向沉默MyT1基因的shRNA,包装慢病毒后感染人脑胶质瘤U-118MG和U-87MG细胞,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两种细胞中MyT1的表达水平,BrdU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细胞黏附实验分别检测两种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的变化,qPCR检测细胞黏附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了特异性靶向MyT1基因的shRNA慢病毒,并成功感染了U-118MG和U-87MG细胞;两种细胞中My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均P<0.05),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均P<0.05),细胞黏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均P<0.05)。结论 靶向沉默MyT1基因对人脑胶质瘤U-118MG和U-87MG细胞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黏附和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MyT1基因的表达,可能是脑胶质瘤诊疗的一个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33.
适宜性产区能够保障傣族药的品质,然而有关植物类傣族药适宜生态因子及适宜产区的研究目前较为匮乏。本研究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MPGIS)对植物类傣族药进行全国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首次提出了植物类傣族药主要分布区域的生态因子范围和主要土壤类型,如年均温8. 6~23. 7℃,年均降水量1 212~1 881 mm,年均日照149. 7~157. 4 W·m-2,主要土壤类型为强淋溶土、冲积土、高活性强酸土等。以179个采样点为基础,通过生态相似性分析得到植物类傣族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包括中国、巴西、美国、缅甸、老挝等国家。在中国主要集中在云南的西部和南部,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保山市、临沧市具有较大的适宜栽培区域。除此之外,本文通过分析傣族药人才匮乏、傣族药资源日益减少、文化传承具有局限性、科学研究薄弱等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傣族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傣族药资源调研和保护工作、推进傣族药资料古籍的搜集整理、加强傣族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策略促进傣族医药发展。本研究为指导植物类傣族药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引种繁育等提供依据,为高品质傣族药的科学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非己抗原能够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抗原则是处于无应答或微弱应答状态,时刻处于"免疫激活-免疫耐受"的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如果正常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将"自己"识别成"非己",处于非正常免疫激活状态的T细胞就会持续迁延的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结果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ADS)的发生。因此,"无效"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主要致病机制。免疫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作为连接抗原递呈细胞(APC)和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的重要纽带,有研究已经证实,正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和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低表达都会导致自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据中医药"纠偏","扶正"的治疗特色。本文通过对4种典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则是以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代表;器官特异性则是以多发性硬化症(MS)和Ⅰ型糖尿病(T1DM)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依赖于这4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免疫共刺激分子对免疫识别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影响,并且依托于中医药对自身免疫平衡调节的作用,结合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免疫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探寻不同的免疫共刺激分子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的共性,并初探中药以PD1-PDL1为药物靶点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针刺足运感区结合局部电针围刺与常规针刺、常规针刺联合足运感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针刺足运感区结合膀胱体表相应投影区域电针围刺;对照1组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有关"尿失禁"的治疗选穴;对照2组在对照1组的基础上联合足运感区针刺,每日上午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每日下午行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治疗,每次30 min,每周连续治疗6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2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及ADL评分均较前改善(均P0.05),治疗组对尿失禁程度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的改善较其他两组更明显(P0.05),且治疗组和对照2组的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0/28),优于对照1组76.7%(30/23)和对照2组83.3%(30/25,P0.05)。[结论]针刺足运感区结合局部电针围刺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肛窦炎应用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的72例肛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为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比较2组症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症状(放射痛、指诊症状及镜检症状)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安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肛窦炎患者,予以针刺配合肠炎散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临床症状,加快疾病转归,且治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7.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西方医学对脑出血的治疗手段比较单一,多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等对症治疗。而中医注重整体观和辨证法,对脑出血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脑出血可促进血肿的吸收,抑制水肿的形成,保护脑神经,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法有活血化瘀法、平肝熄风法、活血利水法、通腑法、添精补髓法,对上述疗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结合验案分析,基于"祛邪为第一要义"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清热化湿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属于"湿热"性质的疫病,治疗应强调清热化湿,以"祛邪为第一要义",辅以扶正。在中医祛邪与扶正理论指导下,通过宣肺平喘、通腑泻热、芳香化湿等治法,祛邪为主,肺肠合治,可以使发热减轻或消退,使大便通畅,从而截断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危重症的发生及死亡的风险;通过清热化湿、疏肝健脾、凉血化瘀等治法,祛邪兼以扶正,肺与肝、脾合调,可以改善肝功能损伤,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通过补气健脾等扶正治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和体力,促使病毒更快转阴,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9.
孙凤平  崔伟锋  李宁宁  韩雪 《新中医》2020,52(23):69-72
目的:观察运动联合补中助长颗粒治疗特发性矮小症 (ISS)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6 例 ISS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补中助长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等强度舒展性运动治疗,2 组均治疗 12 个 月。比较 2 组身高、身高增长速度 (GV)、身高落后标准差 (HtSDS)、体质量指数 (BMI)、年龄/骨龄 (CA/BA) 及血清生长激素峰值(GHP)、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BP3)水平,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 12 个月,观察组 HtSDS 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6 个月、12 个月,观察组 GV 大于对照组,血清 IGF-1、IGFBP3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 组身高、BMI、CA/BA 及血清 GH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运动联合补中助长颗粒能有效促进 ISS 患儿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 IGF-1、IGFBP3 水平升高有关,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对前期课题筛选出的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vancomycin intermediate Stapylococcus aureus,VISA)及异质性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heterogeneous vancomycin resistant Stapylococcus aureus,hetero-VISA)进行透射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观察。方法 用KB法、琼脂稀释法和E-test 法、菌谱分析法对分离出的VISA 和h-VISA 进行确认,并用透射电镜法对其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检测到的VISA 和h-VISA 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菌株较标准菌株细胞壁增厚,细胞表面粗糙。结论 VISA 和h-VISA 等万古霉素敏感性减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很可能是由于细菌细胞壁增厚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